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
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 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 |
C.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 D.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
1882年,商人何琨山计划在广州创办自来水公司,结果因为‘有伤风水’而未建成,这种情况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帝国主义束缚 |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封建主义束缚 |
C.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束缚 |
D.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没有发展的可能 |
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 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
《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
宋代诗人范大成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这样描写夏季的农村生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 B.即使儿童也从事辛苦的劳动 |
C.商品经济的发达 | D.女子具有和男子一样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