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有3291件事。皇帝一天要处理问题411件事,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皇帝勤于政事 B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 明初政事繁多 D 无人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1497年在市政厅广场中心树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火葬台”在最下面一层押送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上面一怪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其次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
A.违背传统宗教观念 | B.导致社会奢侈成风 |
C.危及封建君主统治 | D.倡导民主自由思想 |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思想家是
A.普罗塔戈拉 | B.苏格拉底 | C.伏尔泰 | D.卢梭 |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1976年“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
C.坚持民主集中制 |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
毛泽东思想中,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是
A.《新民主主义论》 | B.《论联合政府》 |
C.《论人民民主专政》 |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孙中山后来写道:“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以实行考察其政治风俗,并结交朝野贤豪……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由此可见,在欧洲这段期间,孙中山萌生了三民主义中的
A.民权主义思想 | B.民生主义思想 |
C.民族主义思想 | D.“实业救国”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