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毅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新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 张毅 B 李新 C 王平 D 赵洋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欧洲人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 |
B.亚洲、非洲、美洲的黄金储量丰富 |
C.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
D.欧洲人聚敛财富的强烈要求 |
一位欧洲的环球旅游家,于1918年来到中国的某个大城市,在该城市他不可能见到
A.一群年轻人到电影院看《歌女红牡丹》 |
B.有人在谈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
C.该城市刚好在举办大型舞会 |
D.读报纸时,看到一则征婚广告 |
1876年6月10日,英商怡和洋行投资兴建的上海吴淞铁路通车运营。8月3日,因火车压死了人,清政府用28万两白银赎回该铁路后拆除。根据这段材料及所学知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由英商在华投资兴建铁路可知,当时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资本输出 |
B.由吴淞铁路兴建的时间可知,当时该机车的动力系统主要应用的是瓦特的发明 |
C.由在华投资铁路的是外商可知,当时中国尚未产生民族资产阶级 |
D.由火车压死人而被拆除可知,当时政府排斥铁路的主因是火车技术有重大缺陷 |
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898~1900 | B.1901~1911 |
C.1912~1927 | D.1928~1937 |
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20世纪50年代初 | B.农业合作化时期 |
C.“文化大革命”初期 | D.20世纪70年代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