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之死是悲惨的,其悲惨结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 B.变法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
C.商鞅本人具有天资刻薄的性格 | D.变法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在农民与地主缔结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应履行“临时义务”,在这之前不能真正享受法令中规定的与此有关的一切权利。下列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
A.1861年改革彻底地废除了封建隶属关系 |
B.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C.1861年改革没有改善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
D.1861年改革彻底解放了广大的农民 |
关于俄国农奴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奴制以地主奴役农奴为主要剥削形式 |
B.农奴制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而形成 |
C.农奴有自己微薄的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 |
D.农奴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 |
孝文帝规定,“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他这样做有利于
①加快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 ②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 ③迅速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④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透过右图能获知北魏
①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 ②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 ③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④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②拓跋珪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③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 ④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