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对优美自然环境资源的被认识、提升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影响 |
B.人类活动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
C.人类活动对旅游景区的影响,只有在单纯的人造的景区中可以体现 |
D.在古代,我国的规划师与建筑师追求“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回答问题。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
A.清明、雨水 | B.立冬、立秋 | C.小雪、大寒 | D.雨水、处暑 |
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大雪 | B.②表示立春 | C.③表示秋分 | D.④表示芒种 |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问题。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 B.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
C.太阳直射20°S | D.北半球为夏季 |
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读图完成下题。
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
A.7日20时 | B.8日8时 | C.7日8时 | D.8日20时 |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完成问题。秋分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图中的( )
A.① | B.② | C.③ | D.⑤ |
当太阳直射点从④到⑤这一时间内( )
A.北半球昼长夜短 |
B.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增大 |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
D.赤道上白天时间越来越长 |
为了引起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一小时。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 D.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