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题。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下列叙述与其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的占用 | B.农业结构的调整 |
C.劳动力价格上涨 | D.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 |
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土壤 | B.劳动力、技术 | C.气候、地形 | D.市场、交通 |
下列地区,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至上海,全长4 900多千米。2011年6月30日,东段工程投产,这标志着西气东输二线干线全线贯通送气。结合“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图”,完成37~38题: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 )
A.中亚 | B.阿富汗 | C.西亚 | D.乌克兰 |
该工程建设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
A.缓解能源紧张 |
B.改善水体质量 |
C.促进减排降污 |
D.保证能源安全 |
读图,图中A、B为水文观测站,E、F图分别是A水文观测站附近不同季节的河流状况,回答34~36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长江河段的水源补给主要靠冰川和雨水
B.图示地区流量最大时期多出现在7、8月份
C.A、B两水文观测站测得流量变化较大的是A水文观测站
D.A处为“V”形河谷,B处为槽形河谷有关E、F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图中沙洲的形成只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
B.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A>B时,A附近河流状况是F图所示 |
C.A附近河流状况是E图所示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
D.A附近河流状况是F图所示时,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A<B |
若与A水文观测站相比,B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明显比前几年稳定得多,说明( )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得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
B.洞庭湖退耕还湖,成绩显著 |
C.长江三峡大坝调蓄洪水能力显著 |
D.降水比往年的变化小 |
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32—33题:关于四地区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
B.②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木材基地 |
C.③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汛期短 |
D.④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 |
关于四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
B.②地区——黑土侵蚀、森林的破坏 |
C.③地区——酸雨危害、土地盐渍化 |
D.④地区——干旱风沙、土地沼泽化 |
新浪财经讯 2011年9月15日消息,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50%,而且对外依存度还在不断增长。如何更好满足对能源的需求,中国从很早以来把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结合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30~31题: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
B.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势平坦 |
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
D.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
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
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 |
B.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小 |
C.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多 |
D.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 |
武广高速铁路修建的积极影响表现在( )
①节约土地、能源,污染小,保护沿线地区生态环境
②加强长江中游地区与珠三角地区、港澳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③使原有路网的货运能力不断下降
④极大推动“武广沿线都市圈”的繁荣,还直接联系和影响着整个华中、华南、西南及香港地区
⑤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⑥有利于巩固国防,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A.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⑤⑥ | C.②④⑤⑥ | D.①②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