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产地 |
含油量 |
运输费用(元) |
生产成本(元/kg) |
生产方式 |
国产大豆 |
17% |
0.18 |
1.60 |
粗放式 |
进口大豆 |
19% |
0.16 |
1.28 |
集约式 |
材料三: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全国 |
人均耕地面积(Km2) |
0.31 |
0.21 |
0.10 |
0.02 |
0.07 |
0.05 |
0.10 |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kg/Km2) |
4916 |
5872 |
5870 |
7044 |
6207 |
6175 |
4885 |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 ;
(2)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 和 。
(3)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________
A.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单产
C.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D.大量施用无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4)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看,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低。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黑龙江省的人均谷物产量比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_______。这种现象也同时存在于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它省份。请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 。
读大气水平运动各种力的示意图。
(1)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力;②表示的是________力;③表示的是________力。
(2)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北或南)半球的________(近地面或高空)的风。
(3)________是使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________是使风向产生偏转的力,使风减弱的力是________。(填序号)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质剖面图上,①②③④四处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为________。
(2)地质剖面图上,甲、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三处地质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________,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________,常有泉水出露的是________。
(4)乙处的地形为________,形成该地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全球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一年内昼长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随纬度的分布规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分别是________小时,________小时。
(2)甲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大值为________小时,乙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小时。
(3)甲地所在的纬线是________线,乙地的纬度数为________。
(4)甲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日期,其数值为________。
(5)当太阳直射乙地一个月后,丁地正午日影渐短,此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小到大的排序为________。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
(2)此图表示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
(3)图中EF是________(晨、昏)线,它与地轴之间的最大夹角为________。
(4)BCD中位于温带的是________,全年昼夜等长的是________。
(5)图中C点昼长为________小时。
(6)此时刻,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到全球的________。
A.全部 | B.1/2 | C.1/4 | D.1/8 |
下图是欧洲西部地形示意图和一月份0 ℃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欧洲西部的地形地势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
(2)据0 ℃等温线走向可推知欧洲西部冬季气温分布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影响其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C地乳畜业发达,试分析其发展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
(4)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图中B、D两山脉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D西部多峡湾,山地起伏和缓,B山地陡峭,起伏大,多角峰、U形谷,从成因上简述两地上述地貌特征形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