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各种自然、人文地理现象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 ( )
A.真实性 | B.区域性 |
C.季节性 | D.整体性 |
下图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题。欲使直径为0.1 mm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
A.0.1 cm/s | B.0.5cm/s |
C.0.7 cm/s | D.30 cm/s |
下表中P、Q两颗粒物所受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颗粒直径(mm) |
河流流速(cm/s) |
|
P |
0.02 |
200 |
Q |
20 |
7 |
A.侵蚀 搬运 B.搬运 堆积
C.侵蚀堆积 D.搬运 侵蚀
读“某山地南北坡垂直带谱图”,回答下题。关于该山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是断块山 |
B.该山位于南半球 |
C.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G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上升 |
D.该山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
关于该山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带谱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坡带谱比北坡丰富,因为南坡海拔高 |
B.G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低于北坡,说明南坡气温低 |
C.E自然带在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低于南坡,说明南坡水热条件优于北坡 |
D.与F相似的水平自然带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的海拔会更高 |
风化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大类,其中生物在物理和化学风化中起到主要作用。读图,完成下题。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②到①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逐步减弱 |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
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题。下列与图中沙漠形成主导原因相同的地区是()
①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沙漠 ②阿拉伯半岛的沙漠
③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④塔里木盆地沙漠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图示季节,沿河流各段及周边区域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 ②河段正值枯水期 | B.②→ ③河段水量增大 |
C.③→ ④河段沿岸草木枯黄 | D.④→ ⑤河段森林茂密 |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右图是邯郸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回答下题。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作物品种 | B.纬度位置 |
C.海陆位置 | D.地形因素 |
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给棉花试验田浇湿与喷水。与不浇湿喷水的麦田相比()
A.花期不变 | B.霜冻发生机率增加 |
C.霜冻发生机率减少 | D.花期滞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