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三位安徽籍的英烈简表:
姓名 |
生卒 |
家庭背景 |
事迹 |
宋玉琳 |
1879—1911 |
怀远城关人,家庭富裕,怀远“宫宋杨林”四大家族之宋氏族人。 |
早年参加反清革命组织“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就读于安庆巡警学堂期间参加浙皖起义失败,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 |
程良 |
1883—1911 |
怀远城关人,家境贫寒,其父以瓦工为业。 |
19岁肄业于安庆陆军小学,参加安庆陆军马炮营起义失败后至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弹尽被捕,英勇就义。 |
石德宽 |
1885—1911 |
寿县南乡集人,家境一般。 |
同盟会会员,曾留学日本。参加过多次武装起义,后随黄兴参加黄花岗起义,壮烈牺牲。 |
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的是:
A.社会上层青年为资产阶级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B.革命者都受过良好的近代教育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部分知识青年所接受
D.二十世纪初安徽近代教育有一定发展
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罗马共和国建立 | B.公民法出台 |
C.《十二铜表法》发表 | D.万民法颁布 |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是
A.所有人的民主 |
B.是所有男性的民主 |
C.是所有男性公民的民主 |
D.是部分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
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内阁 | B.军机处 | C.三司 | D.枢密院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
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 B.等待朝廷察举 |
C.投笔从戎戍边 | D.投作官吏幕僚 |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这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
B.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
C.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 |
D.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