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影布石上() | B.潭中鱼可百许头() |
C.乃记之而去() | D.斗折蛇行()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下列句子中的“以”和“以其境过清”一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 | B.计日以待 | C.以衾拥覆 | D.以中有足乐者 |
本文作者通过对小石潭石、水、鱼、树木的描绘,突出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忍受) | B.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阻止) |
C.张灯窃读(偷偷地) | D.犹以盗目之(眼睛)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犹为立碑颂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B.不得已而为盗耳而其主不能守 |
C.犹以盗目之祭以尉首 |
D.既加之以刑辍耕之垄上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2)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联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4分)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
(2)若既不出户户:▲
(3)虽有子羔、原宪之贤虽:▲ .下列语句中“之”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
A.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C.怅恨久之 |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之为学,不 日进则日退。.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你从中得到哪些学习上有益的启发?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非若是也▲(2) 轻寡人与▲
(3) 寡人谕矣▲(4)长跪而谢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徒以有先生也老大徒伤悲
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绝:②或王命急宣。或:
③不以疾也。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
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8—11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本文是代文学家所著《永州八记》的一篇。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
①、水尤清洌()②、斗折蛇行()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④、乃记之而去()、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 空游无所依。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品读第四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