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题。
|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
约14~15亿 |
|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
约15~16亿 |
|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
15.1亿或16.6亿 |
|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
约8~9亿 |
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约15~16亿 | B.15.1或16.6亿 |
| C.约8~9亿 | D.约14~15亿 |
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 B.地区开放程度 |
|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 D.国家人口政策 |
2008年
1月底因受灾害影响,我国不少地方的煤炭和电力供应紧张。面对能源状况的严峻形势,山西的煤炭生产受到高度关注,原因是
①山西省是我国煤炭产量最多的省份
②我国的发电厂都是用煤作为燃料来发电
③
煤
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居第一位
④煤炭属于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小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许多海岛既无淡水,又无平地,且长期无人居住,却引起许多国家之间的归属纷争,
其原因是
| A.根据国际法中的先占原则,哪个国家先发现和占领新生的岛礁便拥有对该岛礁的领属权 |
| B.占有该岛礁可取得200海里的领海主权 |
| C.占有该岛礁可拥有12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
| D.占有该岛礁可取得212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
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及其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即是东部季风区的范围 |
| B.中部经济地带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 |
| C.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
D.将轻工业转移到地广 人稀的西部 |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下列
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
|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
|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
|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
①耕地人均占有量逐年下降
②东部众多荒地尚未开垦
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
④农业部门结构中,种植业的比重逐年下降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