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f线为等高线。回答题。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 A.a<b<c |
| B.d>e |
| C.若e为0°C,则河流出现凌汛 |
| D.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 |
若天气系统向东南移动,A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 A.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 B.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
| C.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 D.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
下图为一位游客于某日北京时间22时,在某地(87°E,49°N)附近拍摄的太阳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题。
该游客拍摄照片时面向
| A.东南 | B.东北 | C.西南 | D.西北 |
图9中能表示该日当地太阳高度变化情况的曲线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2013年3月某日,为缓解旱情,如图所示区域抓住云层厚度较大的有利时机,实施了人工增雨。表格为此次人工增雨实施前后的天气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题。
表:
| 日期 |
24日 |
25日 |
26日 |
27日 |
| 气温(℃) |
17~28 |
16~22 |
15~23 |
17~24 |
| 风力 |
微风 |
东北风3~4级 |
微风 |
微风 |
为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地区实施人工增雨的最佳地点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根据表1所示的天气变化情况,最有利于实施人工增雨的时间是
| A.24日 | B.25日 | C.26日 | D.27日 |
图A示意我国西南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形成图所在区域地形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 B.风力堆积 |
| C.地壳水平运动 | D.地壳垂直运动 |
图中古城所在地的表层岩石属于图6中的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题。
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
|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
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负面影响是
|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
| 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
| 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
| 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 |
植被覆盖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植被地上部分(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图A示意200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大统计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图B示意这种变化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相关性。据此回答小题。
图A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
| A.森林区、荒漠区、草原区 | B.森林区、草原区、荒漠区 |
| C.草原区、森林区、荒漠区 | D.草原区、荒漠区、森林区 |
内蒙古2001~2010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要素相关性为
| A.与2001年比,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
| B.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降水量的变化 |
| C.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 |
| D.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