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10月,欧洲南方天文台决定在图中甲地(24°37'S,70°24'W)建天文台,其位于有“世界干极”之称的阿塔卡玛沙漠腹地,天文观测气象条件优越。东部安第斯山地有不少高山雪峰,图中乙地(32°30'S,70°07'W)海拔为2990米,坡度较缓,被誉为“南美第一滑雪胜地”。
材料二:下图是智利部分地区河流分布图。
(1)说出智利南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
(2)简析材料一中甲地“世界干极”和乙地“南美第一滑雪胜地”的成因。
(3)比较材料二中A区域和B区域河流特征的差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9年12月11日《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09-2020)》公布。规划设计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及雅安名山乐山峨眉山市及夹江县等51个区(市)县,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该城市群定位为我国“战略第四级”的双核之一。
材料2.成都平原城市群以西是我国著名的龙门山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沿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其以西为60-70公里,以东则在50公里以下。断裂带边缘的雅安降水丰富,有“天漏”之称,也是大熊猫的故乡之一。
(1)雅安是四川的多雨中心,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试比较两地多雨原因的异同。
(2)分析说明龙门山一带规划为生态旅游带的依据。
(3)从区域特征入手,分析成都、德阳、绵阳市等51个区(市)县能够打破行政区划 统一规划的原因。
读某年人口增长率(‰)的国际比较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特点。
(2)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美国的人口增长率比中国还高,试述其原因。
(3)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可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不到印度的一半,请简述其原因 。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珠三角部分区域图和珠三角地区产业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企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90年代中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开始了第二次产业转移,原先从香港.台湾等地迁来的部分产业逐步转移到粤东、粤北等欠发达地区。
材料二:
(1)试说明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的产业部门具有哪些特征?
、。
(2)90年代以来,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次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
(3)在上述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转移给转入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主要影响: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有190多个国家参与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在经历复杂曲折的协商后,发表了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主题的《哥本哈根协议》。
材料二 1979年和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的卫星照片(下图)。
材料三下表为2005年各国GDP与碳排量情况(部分)。
(碳均GDP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
(1)与1979年相比,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__ _(变小或变大),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_ ___(减少或增多),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地区气温升高。
(2)极冰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图瓦卢、马尔代夫等国家面临“灭顶”之灾。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看,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做法,违背了权利的观念、_____的观念和______的观念。
(3)根据材料三,2020年四国的碳均GDP指标将______(上升或下降),四国的碳均GDP数值最低的将可能是__ ____。
(4)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碳均GDP的差距,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
左图是某国局部地形图,右图是N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描述M河流域的地形特征。
(2)M河的主汛期出现在季节,原因是
。
(3)图示流域与黄河上游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是 。图示地区成为该国炼铝工业和化学等工业聚集区的主要原因是。
(4)图示河流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河流治理,最值得借鉴的方面有哪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