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勖传
荀勖,字公曾,汉司空爽曾孙也。父肸(xī),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①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既长,遂博学,达于从政。仕魏,辟大将军曹爽掾,迁中书通事郎。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为安阳令,转骠骑从事中郎。高贵乡公欲为变时,大将军掾孙佑等守阊阖门。文帝弟安阳侯干闻难欲入,佑谓干曰: “未有入者,可从东掖门。”及干至,帝迟之,干以状白,帝欲族诛佑。勖谏曰:“孙佑不内 安阳,诚宜深责。而事有逆顺,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乃免佑为庶人。
时将发使聘吴,并遣当时文士作书与孙皓,帝用勖所作。皓既报命和亲,帝谓勖曰:“君前作书,使吴思顺,胜十万之众也。”帝即晋王位,以勖为侍中,封安阳子,邑千户。武帝受禅,封勖济北郡公。
久之,进位光禄大夫。既掌乐事,又修律吕,并行于世。初,勖于路逢赵贾人牛铎②,识其声。及掌乐,音韵未调,乃曰:“得赵之牛铎则谐矣。”遂下郡国,悉送牛铎,果得谐者。 俄领秘书监,与中书令张华依刘向《别录》,整理记籍。又立书博士,置弟子教习,以钟繇、胡毋敬为法。
勖性慎密,每有诏令大事,虽已宣布,然终不言,不欲使人知己豫闻也。退而语诸子曰:“人臣不密则失身,树私则背公,是大戒也。汝等亦当宦达人间,宜识吾此意。”久之,以勖守尚书令。其不能决疑处世者,及时遣出。居职月余,以母忧上还印绶,帝不之许。遣常侍周恢喻旨,勖乃奉诏视职。然为人佞,帝将废贾妃,勖不犯颜忤争,时议以勖倾国害时,为佞臣孙资、刘放之伦。
勖久管机密,有才思,探得人主微旨,不忤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太康十年卒,谥曰成。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岐嶷:幼年聪慧。②牛铎:牛铃。亦指牛铃声。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余岁能属文属:连缀,写 |
| B.孙佑不内安阳内:同 “纳”,接纳 |
| C.以母忧上还印绶忧:忧虑 |
| D.时议以勖倾国害时 倾:颠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众乃从之勖乃奉诏视职。 |
| B.而事有逆顺退而语诸子曰 |
| C.得赵之牛铎则谐矣孙资、刘放之伦 |
| D.以母忧上还印绶时议以勖倾国害时 |
下列句子中,全部能表现荀勖“有才思”的一组是
①君前作书,使吴思顺,胜十万之众也 ②音韵未调,乃曰:“得赵之牛铎则谐矣。”
③每有诏令大事,虽已宣布,然终不言 ④帝将废贾妃,勖不犯颜忤争
⑤既掌乐事,又修律吕,并行于世 ⑥及掌乐,音韵未调
| A.③④⑥ | B.①⑤⑥ | C.①②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时荀勖和中书令张华一起按照汉刘向的《别录》整理古籍,后又设置博士弟子, 教习书法,以钟繇、胡毋敬为典范。 |
| B.荀勖有治理之才,因下令罢除不称职的官吏,所以只做了一个多月任尚书令,就上缴印绶辞职了。 |
| C.荀勖为人耿直,曾极力劝谏皇上不要废除贾妃,不要根据自己的心情决定用刑的轻重,当时的人极力赞美他的正直。 |
| D.荀勖做事小心谨慎, 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参与了诏令大事,又能揣摩皇帝心思,始终受到皇帝的宠信。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
(2)及干至,帝迟之,干以状白,帝欲族诛佑。(4 分)
(3)人臣不密则失身,树私则背公,是大戒也。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 ①孙:同“逊”,顺。②扞格:抵触。③燕朋: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包括 、《尚书》、《礼记》、《周易》和 。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兴世,字文德,竟陵竟陵人也。本单名世,太宗益为兴世。少时家贫,白衣随王玄谟伐蛮,每战,辄有禽获,甚奇之。又随玄谟出梁山,有战功。
太宗即位,进兴世号龙骧将军,领水军,距南贼于赭圻。时南贼屯鹊尾,相持久不决。兴世建议曰:“贼据上流,兵强地胜。我今虽相持有余,而制敌不足。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制贼之奇,莫过于此。”沈攸之、吴喜并赞其计。
兴世欲率所领直取大雷,而军旅未集,不足分张。会薛索儿平定,太宗使张永以步骑五千留戍,余众二万人悉遣南讨。征阮佃夫所领诸军,悉还南伐,众军大集。乃分战士七千配兴世,兴世乃令轻舸溯流而上,旋复回还,一二日中,辄复如此,使贼不为之备。刘胡闻兴世欲上,笑之曰:“我尚不敢越彼下取扬州,张兴世何物人,欲轻据我上!”兴世谓攸之等曰:“上流唯有钱溪可据,地既险要,江又甚狭,去大众不远,应赴无难。江有洄洑,船下必来泊,岸有横浦,可以藏船舸,二三为宜。”
乃夜渡湖口,至鹊头,因复回下疑之。其夜四更,值风,仍举帆直前。贼亦遣诸军,于东岸相翼而上。兴世夜潜遣黄道标领七十舸,径据钱溪,营立城砦。明旦,兴世与军齐集。刘胡自领水步二十六军平旦来攻。将士欲迎击之,兴世禁曰:“贼来尚远,而气盛矢骤,骤既力尽,盛亦易衰,此曹刿之所以破齐也。”令将士不得妄动,治城如故。俄而贼来转近,舫入洄洑,兴世乃命寿寂之、任农夫率壮士数百击之,众军相继进,胡于是败走。
兴世又遏其粮道,贼众渐饥,胡弃军遁走。兴世率军追讨,与吴喜共平江陵。迁左军将军,封作唐县侯。以疾病,顺帝升明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宋书•张兴世传》(有删节)
[注] ①太宗:宋明帝。②砦:同“寨”。 ③曹刿,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太宗益为兴世益:增加 |
| B.旋复回还旋:不久,很快地 |
| C.距南贼于赭圻距:距离 |
| D.而制敌不足制:制服、战胜 |
下列选项都能表现张兴世军事谋略的一组是()
①中流一梗,粮运自艰②自领水步二十六军平旦来攻③上流唯有钱溪可据
④去大众不远,应赴无难⑤岸有横浦,可以藏船舸⑥时南贼屯鹊尾,相持久不决
| A.①③⑤ | B.②⑤⑥ | C.①②④ | D.③④⑥ |
下列选项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张兴世字文德,是竟陵郡竟陵县人。本来单名张世,宋明帝为他改名为张兴世。宋明帝即位之前,他就曾随从王玄谟前往梁山,立有战功。五十九岁时因病去世。 |
| B.在赭圻抵御南方叛贼时,张兴世建议,占领敌军的上游,凭借险要之地坚守,见机截断敌军,使敌军头尾难以照应,进退犹疑受阻。得到了沈攸之、吴喜的赞同。 |
| C.张兴世带领七千士兵渡过湖口来到鹊头,再回船往下游来迷惑敌人之后,又乘夜亲自带领七十条小船径直前往占领钱溪,营建城寨防守,使刘胡军队措手不及。 |
| D.刘胡部队战败而逃之后,张兴世又切断了他们的粮道,贼军逐渐发生饥饿,刘胡丢下军队逃跑了,张兴世率领军队追击,于是和吴喜共同平定了江陵。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白衣随王玄谟伐蛮,每战,辄有禽获,甚奇之。
⑵会薛索儿平定,太宗使张永以步骑五千留戍,余众二万人悉遣南讨。
⑶贼来尚远,而气盛矢骤,骤既力尽,盛亦易衰,此曹刿之所以破齐也。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杨王孙“吾欲裸葬”一组的是()
①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②重废父命③王孙苦疾
④将以矫世也⑤靡财单币,腐之地下⑥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②⑤⑥ | D.①④⑥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匵,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注】。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汉书·杨胡硃梅云传》
【注】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匵(dú):小棺材。藟(lěi),藤。殠(chòu),腐臭的气味。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亡易吾意易: 改变 | B.重废父命废: 废除 |
|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先令:指示 | D.将以矫世也矫: 欺骗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讼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啖佣儿为证 啖:唆使 |
| B.携出城可四五里可:大约 |
| C.予族大德之德:感激 |
| D.竟不易辞,卒死狱中竟:竟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少与诸匠伍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
| B.以诉于官斧斤以时入山林 |
| C.廷福为人伐木回为焦仲卿母所遣 |
| D.度廷福且走若属皆且为所虏 |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③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④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⑤⑥ | D.②④⑤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乡人曰:“囚耳,乌足道?”(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