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完成下列内容.
(1)如图是假想的恐怖分子在飞机上安放的定时爆炸装置设计的部分电路.A、B和C、D两点间:一处连接的是阻值为十几欧的定值电阻R2,另一处连接的是一个起爆器,起爆器内有一个由电阻率很大的电阻丝绕成的电阻较大的线圈,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由于电流的热效应,线圈发热引爆炸药爆炸,起爆器可由定时开关控制是否引爆(S表示定时开关),请你根据起爆器的工作要求,在图中A、B和C、D间分别画出起爆器(用电阻R1表示)和定值电阻R2.
(2)某反恐小组的拆弹专家要拆除这个定时爆炸装置,为使爆炸装置停止工作,应剪断电线 (选填“a”或“b”).
(3)小明解答上述两问后对“电阻率”一词产生了兴趣,上网查得,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横截面积成反比,计算公式为R=ρ×L/S,式中R表示导体的电阻,L表示导体的长度,S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ρ表示材料的电阻率,它是指长1m,横截面积1mm2的导线的电阻值.
下表是一些材料在20℃时的电阻率,如果起爆器内的线圈也是由表中某种材料制作,你认为选用 较好,若线圈中电阻丝的横截面积为0.1mm2,阻值为200Ω,则电阻丝长为 m.
几种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
材料 |
银 |
铜 |
铝 |
铁 |
镍铬合金 |
电阻R/Ω |
0.016 |
0.017 |
0.027 |
0.096 |
1.0 |
小文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玻璃和水中,其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一: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
(1)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如图甲所示;
(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
实验所测数据如表格一所示:
表格一
实验二: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1)将标有角度的圆盘按图乙所示安放;
(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水面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
实验所测数据如表格二所示:
表格二
由实验数据可得:
(1)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他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3)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不同的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在探究海波和蜡熔化规律时,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海波的温度/℃ |
40 |
42 |
44 |
46 |
48 |
48 |
48 |
48 |
50 |
53 |
56 |
蜡的温度/℃ |
40 |
41 |
42 |
44 |
46 |
47 |
48 |
49 |
51 |
52 |
54 |
(1)根据上表的实验数据,现已绘制出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左图所示。请你在右图中绘制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在海波和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你判断的依据是
;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所处的状态是。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滑动变阻器标有“20 Ω 0.5 A”字样,连接情况如图所示。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动到________端(填“A”或“B”)。
(2)闭合开关,当滑片向左移动时,灯会变________,电流表的示数会变________(填“大”或“小”)。
(3)如果将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线拆下来时,电阻线的电阻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做“研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时,采用了的方法,即每次选用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通过它们的电流,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下表给出了实验中所用到的导线的情况。
导体代号 |
A |
B |
C |
D |
E |
F |
G |
材料 |
锰铜 |
钨 |
镍铬丝 |
锰铜 |
钨 |
锰铜 |
镍铬丝 |
长度(m) |
1.0 |
0.5 |
1.5 |
1.0 |
1.2 |
1.5 |
0.5 |
横截面积(mm)2 |
3.2 |
0.8 |
1.2 |
0.8 |
1.2 |
1.2 |
1.2 |
⑴为了研究导线电阻与材料是否有关,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
⑵为了研究导线电阻与长度是否有关,应选择的两根导线是。
⑶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选择的两根导线是。
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4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概括有关实验结论。
烧杯号 |
液体 |
质量/g |
初温/。℃ |
末温/℃ |
加热时间/min |
1 |
水 |
300 |
20 |
30 |
12.3 |
2 |
水 |
150 |
20 |
30 |
6.2 |
3 |
煤油 |
300 |
20 |
30 |
6.1 |
4 |
煤油 |
300 |
20 |
25 |
3.1 |
(1)比较1号烧杯和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液体的有关;
(2)比较1号烧杯和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液体的有关;
(3) 比较3号烧杯和4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液体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