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本学期广州六中高一年级举行了主题为“情思飞扬,经典永存”的诗文朗诵比赛,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比赛。要求:①富有激情和号召力;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语言连贯得体;④不少于80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范仲淹“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意思是“他侍奉皇帝、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信条,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这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为人处世的原则,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为人处世原则的领悟。(不少于200字)

我国史传文学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强调对历史人物应客观如实地记录,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和你读过的史传作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苏武传》等),谈谈你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些负面事件,都能引发公众强烈的情绪波动,引发“舆论围观”。公众开始必然力挺围观,确以为“围观可以改变现状”。当看守所的“非正常死亡”变得跟交通事故一样平常,当拆迁自焚变得和矿难一样频繁,当突发事件的死难者抽象为冷冰冰的数字,当无良商家为牟利在食品上的所作所为,早已成为“审毒疲劳”,曾几何时,这些负面事件涉及的社会公义、道德已很难触发公共痛感。到后来,民众发现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并没有因为你的“围观”而改善。
(1)“公共痛感”指的是什么?
(2)请你就“舆论围观”现象发表你的看法。

古人常以花草树木来比喻人的美好品质,请仿照“君当如兰,幽谷长风,宁静致远”句式,在松、竹、菊、梅、莲五个物象中,任取三个为喻体,各写一句话。

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为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组成一个单句。
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