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在变化的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的主要相互作用依次是( )
| 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非极性键 | B.氢键氢键极性键 |
| C.氢键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 | D.分子间作用力氢键非极性键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
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③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④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和稀盐酸反应 |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
|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
在反应X + 2Y =" R" + 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则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 A.16∶9 | B.23∶9 | C.32∶9 | D.46∶9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
|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 C.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溶液与胶体之间 |
| D.“血液透析”原理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
右图是一种检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 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 A.浓H2SO4 | B.饱和食盐水 | C.浓NaOH溶液 | D.KI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