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墨家显赫一时的社会根源是
A.兼爱主张深得所有人民拥护 |
B.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
C.尚贤主张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参政欲望 |
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 |
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说明了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 |
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
C.中国共产党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 |
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
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在日本则被称为“日中战争”。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研究者的史学观和立足点不同 | B.立足点或对始发时间的看法不同 |
C.近代化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使然 | D.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差异 |
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
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 |
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 |
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
1905年2月,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安徽公学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他们集会宣誓,订立章程,宣称“盖岳武穆抵抗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力排满”。这表明岳王会
A.深受传统封建忠君思想影响 | B.与义和团的目标相似 |
C.其成立反映了国内政治形势 | D.与同盟会有本质区别 |
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
B.表明了清政府的主权意识正逐步觉醒 |
C.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