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是同周期的5种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酸性,且酸性C>D;5种元素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E的离子半径最小,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C、D、E、A、B B.E、C、D、A、B
C.B、A、E、D、C D.B、A、D、C、E
在0.l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向移动, 溶液中c(H+)增大 |
B.加水,平衡向正向移动, c(CH3COOH)/ c(CH3COO-)增大 |
C.通入少量 HCl,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c(H+)减少 |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逆向移动,溶液导电能力增强 |
对下列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的实验:根据检流计(G)中指针是否偏转即可比较Zn、Cu的金属活泼性 |
B.图2所示的实验:根据小试管中液面的变化判断铁钉发生析氢腐蚀 |
C.图3所示的实验:根据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测定稀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反应热 |
D.图4所示的实验:根据两烧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热水中变深、冰水中变浅)判断2NO2(g)![]() |
化学平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常温下,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如下:
2NO(g) N2(g)+O2(g) K1=1×1030
2H2(g)+O2(g) 2H2O(g) K2=2×1081
2CO2(g) 2CO(g)+O2(g) K3=4×10-9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1=c(N2)·c(O2) |
B.常温下,水分解产生O2,此时平衡常数的数值约为5×10-80 |
C.常温下,NO、H2O、CO2三种物质分解放出O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O>H2O>CO2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根据下表数据,比较在相同温度下,下列三种酸的相对强弱,正确的是:
酸 |
HX |
HY |
HZ |
||||
浓度mol•L-1 |
0.1 |
0.5 |
1 |
1 |
1 |
||
电离度a% |
0.3 |
0.15 |
0.1 |
0.3 |
1.0 |
||
A.HX>HY>HZ B.HZ>HX>HY C.HY>HZ>HX D.HZ>HY>HX
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计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下表是一些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
C—H |
C—F |
H—F |
F—F |
键能/(kJ·mol-1) |
414 |
489 |
565 |
155 |
根据键能数据估算下列反应CH4(g)+4F2(g)===CF4(g)+4HF(g)的反应热ΔH为
A.-1940kJ·mol-1 B.1940kJ·mol-1C.-485kJ·mol-1 D. 485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