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B.在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C.将甲、乙两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既可通过加溶质,也可以通过降温的办法实现 |
D.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 |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
用纯净的木炭粉末还原氧化铜粉末时,可以发生如下的反应:C+2CuO2Cu+CO2↑,C+CuO
Cu+CO↑。现将2.4g木炭粉还原20g氧化铜粉末,反应物刚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气体产物是
A.CO、CO2 | B.CO | C.CO2 | D.Cu、CO |
在A+3B===2C+2D的反应中,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 | B.32 | C.64 | D.96 |
古代“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2X+2H2O,X的化学式
A.Ag2O | B.AgS | C.Ag2O2 | D.Ag2S |
将零散的化学知识梳理、归纳、会使你的头脑变得更聪明。下列归纳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巨匠及杰出贡献 |
①张青莲—测量相对原子质量 ②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组成 |
B.能源与环境 |
①煤、石油燃烧—无污染 ②氢能—无污染 |
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①氢气有可燃性—作燃料 ②氮气有稳定性—作保护气 |
D.生活中的经验常识 |
①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煮沸 ②明矾—吸附沉淀杂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