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利用红外测量仪可以灵敏地测量密闭小室中的CO2浓度变化。现有两个个密闭透光的小室,容积为1L,分别放置叶面积均为10cm2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给予某强度的光照,测量小室中每小时CO2的浓度,假设结果如下图5所示;图6中曲线①、②为小室中植物A、B随着光强度变化所测得的CO2吸收量(不考虑温度对呼吸量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 图1显示,A、B两种植物所处的密闭小室中CO2浓度变化趋势均是逐渐降低,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2中表示A植物的曲线是 (填①或②)。
(3) 图1所在光强度下A、B植物的光合总量分别是100+p mg/L/10cm2/h、______ mg/L/10cm2/h。
(4)图2中,能使一种植物能积累有机物,另一种植物消耗有机物的光照强度范围约在 千勒克斯之间。
II.右图为人类中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请回答:
(5)仅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Ⅲ5是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Ⅰ2的概率为 ;如果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Ⅲ5是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Ⅰ2的概率为 。
(6)如果将该系谱图中一个表现正常的个体换成患者,便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系谱图,而且根据新系谱图,就可以确定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写出这个个体的标号 (写出一个即可)。
“苏丹红Ⅰ”是一种红色的工业合成染色剂,用于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苏丹红Ⅰ”会导致鼠类患癌,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
请设计实验探究“苏丹红Ⅰ”是否能诱导大鼠肝癌的发生。
(1)实验材料和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三种不同剂量的“苏丹红Ⅰ”溶液A、B、C(分别为低、中、高浓度);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
(2)实验方法步骤:(请简要写出)
步骤1:选取的大鼠若干,随机平均分成四组,并编号为甲、乙、丙、丁,分别饲养。
步骤2:分组分类处理(“√”表示添加),见表。
普通饲料 |
“苏丹红Ⅰ”溶液 |
|
甲 |
√ |
A |
乙 |
√ |
B |
丙 |
√ |
C |
丁 |
√ |
? |
丁组除了添加普通饲料外,还要加入。设置丁组的目的是。
步骤3:将四组置于分笼饲养,定期测量体重,注意观察记录。
步骤4:两年后,检查大鼠的健康状况,统计各组大鼠肝癌的发生率。
(3)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
②,;
③若大鼠肝癌发生率丁>甲>乙>丙,则添加“苏丹红Ⅰ”对大鼠的健康有利,且剂量越大,越有利。
Ⅰ.日本明蟹壳色有三种情况:灰白色、青色和花斑 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基因A控制合成酶1,基因B控制合成酶2,基因b控制合成酶3。基因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无酶1活性,基因a纯合后,物质甲(尿酸盐类)在体内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甲物质积累表现为灰白色壳,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青色壳,丁物质积累表现为花斑色壳。请回答:
(1)青色壳明蟹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
(2)两只青色壳明蟹杂交,后代只有灰白色和青色明蟹,且比例为1∶6。
亲本基因型可能为AaBb×___________。
若让后代的青蟹随机交配 ,则子代幼体中出现灰白色明蟹的概率是,青色明蟹的概率是。
(3)AaBb×AaBb杂交,后代的成体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Ⅱ.(5×1=5分)右图为日本明蟹的性染色体示意图,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I片断)
上的基因互为等位,非同源部分(图中Ⅱ1、Ⅱ2片断)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
若明蟹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明蟹的雌、雄个体均
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请回答:
①控制明蟹抗病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片段。
②请写出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明蟹个体可能有的基因型 。
③现有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明蟹杂交,请根据以下子代可能出现的情况,分别推断出这对基因所在的片段:
如果子代全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 片段。
如果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 片段。
如果子代雌性全为抗病,雄性全为不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 片段。
仔细观察下列各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⑴上述各图结构中共有的有机物(大分子)是。A、B、C共有的细胞器是。
⑵A图为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图中[⑦]
发生分离所致,此时标号⑤中的物质是。
⑶从B图的染色体行为上可以断定,该细胞正处于(填时期),该细胞称为。
⑷A图所示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后,若在离体条件下脱分化、再分化,其增殖过程中会周期性消失和重现的结构有(写结构名称)。
⑸D图所示生物侵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写条件)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a.提取叶绿素
b.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 |
叶绿素溶液(mL) |
调pH至 |
处理时间(min) |
溶液颜色 |
① |
3.0 |
Y |
10 |
绿色 |
② |
3.0 |
7.0 |
10 |
绿色 |
③ |
3.0 |
6.0 |
10 |
黄绿色 |
④ |
3.0 |
5.0 |
10 |
黄褐色 |
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⑴提取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
⑵加入绿色叶片的X应该为,原因是。
⑶表中Y应该为,原因是。
⑷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酸性或碱性)食品,原因是。
⑸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它色素,你认为检测方法是。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光照强度和空气中的CO2含量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丙图表示一天内某时间段蔬菜大棚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的问题:
⑴甲图中的B点时细胞进行的生理活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与乙、丙图中的_____________点叶肉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相同,此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如果在缺镁的条件下,G点将向__________方移动。
⑵C点与B点相比较,叶绿体基质中C3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_(填较多、较少或不变)。
⑶甲图中A点所进行的生理反应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光合作用在遇到一定限制因素时,其速率将不再增加,图中限制E点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施用农家肥能提高蔬菜的产量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