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
(3)“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写出两条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材料是谁为什么事件而写的?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 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什么?
(4)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红军三大主力指的是哪三军?
(5)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什么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党的成立工作正在筹备中,各地小组选派代表参加会议.李大钊、陈独秀因故不能出席。7月23日晚8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在上海书德里召开。会议中途,包打听闯入。经验丰富的马林建议及时转移。……后来会议转移到……的一条游船上继续进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重要会议的召开?
(2)后来会议转移到哪里召开?
(3)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选举出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材料一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个画面。请写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前期和后期的中心城市的变化;运动主力的变化?
(2)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指的是哪一年?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谁?
(3)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五四运动有什么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1分)其开展了哪些实践活动?(4分)
(2)材料二中,把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1分) 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1分)
(3)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名称。(1分)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1分)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何变化?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二表明,日本一直不曾放弃对中国的侵略。请写出中国古代史上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的抗倭英雄的名字。材料二条约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结合以上的史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