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金属Na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
B.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 |
C.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
若在能溶解氧化铝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NO3-、CO32-、Na+ |
B.NO3-、 Ba2+、K+、 Cl- |
C.Al3+、Ba2+、Mg2+、HCO3- |
D.NO3-、K+、SO32-、H+ |
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
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V1>V2>V3 | B.V1>V3>V2 |
C.V2>V3>V1 | D.V3>V1>V2 |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
B |
Cl2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
证明Cl2具有漂白性 |
C |
蓝矾固体放在浓硫酸中充分振荡,固体变为白色 |
证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
D |
向某待测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继续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 |
证明待测溶液中含有SO42- |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向氯化铁溶液中投入铜粉: Cu+2Fe3+ ="=" 2Fe2+ + Cu2+ |
B.碳酸氢铵溶液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HCO3-+OH- ="=" CO32-+H2O |
C.少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酸钙溶液: Ca2++2ClO-+CO2+H2O="=2HClO+" CaCO3↓ |
D.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8H++2NO3-==3Cu2++2NO↑+4H2O |
实验室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铝片放在不密封的容器里 |
B.新制氯水保存在带玻璃塞的细口瓶中 |
C.氢氧化钠溶液盛装在用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
D.浓硝酸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保存在阴暗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