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著名词作家屈原和著名曲作家印青创作最新单曲《放飞》,这是为中国航天英雄,也是为更多中国航天事业幕后默默付出的科学家们量身打造的,以歌颂永远繁荣昌盛日益强大的中国航天事业。上述材料表明(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创新要注入时代精神
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② |
中国之所以在金融危机袭来之际逆势前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机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
| A.推动中国历史变迁的决定力量 | B.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
| C.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 D.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 |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之魂,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和发展,有其丰富的内涵。下列选项与“风雨同‘舟’,威武不‘曲’”的精神实质一致的是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一读这些作品,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
| B.只有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
| C.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
|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
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
①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②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③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
④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在海外的华文学校中使用的是繁体字、注音符号,而大陆使用简体字、汉语拼音。目前,台湾与大陆达成一致——提倡使用简体字,但也不反对使用繁体字。台湾与大陆所达成的共识说明
①中华文化是连接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②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③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