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中国近代的下列重大事件中,与以上三种回应方式对应一致的一组是
| A.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五四运动 |
| B.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新文化运动 |
| C.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
| D.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 |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天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世界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
| A.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办厂 |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
|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
|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
|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
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实业救国” ②“民主与科学” ③“自强”“求富” ④“超英赶美”
|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③④①② | D.④①②③ |
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
| C.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 | 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
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
|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