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指出下列加下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不能其一处也(       )      (2)群响毕(      )
选文中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突出了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而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亵
④甘冒霜而停雪停
.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三)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因起彷徨②尝暂寄人空宅住
.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

(二)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②牺牲玉帛
.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思而不学则殆(2)学而不厌(3)不愤不启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 B.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
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 D.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
.用原文填空。
(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__________ 。
.相关内容链接。
(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2)③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1~5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②余浸:支流。③岩阜:假山。④芡(qiàn):水生植物。⑤富:丰饶的物产。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醉翁之不在酒意:

(2)佳木而繁阴秀:

(3)竹森然以高修:

(4)为陂池以:

2.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2)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译文:

3.

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

春季:秋季:

4.

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

A: B:

5.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