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巴纳姆效应”,人往往具有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星相学”正是钻了“巴纳姆效应”的空子,让部分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入“平均描述”的陷阱。从哲学上看,这些中学生
| A.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 B.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转化 |
| C.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 D.否认了矛盾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 |
《史记》载: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越之围而收毙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这一兵法启示我们
①人们的准确预见是实践成功的关键 ②要学会在事物联系中寻求最优目标
③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起作用 ④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拜嘉欣,能加薪”。一些办公室白领们将自己电脑的桌面换成明星李嘉欣的相片,只因为“嘉欣”和“加薪”谐音。从哲学上看,这显然违背了联系的
| A.普遍性 | B.多样性 | C.客观性 | D.相对性 |
甲乙两人去办事,路遇一河挡住去路,无桥亦无船,只能涉水而过。甲说:“不知深浅,怎能过河!”乙说:“不去过河,怎知深浅!”。从哲学上看,二人争论的焦点是
| A.实践是否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和认识何者起决定作用的问题 |
| C.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D.实践是否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某地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农民们说,这趋留给喜鹊的食物。喜鹊到冬天也不飞走,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这个实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智慧和哲学
②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③要善于利用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
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它是
| A.源于实践的科学 | B.认识世界的科学 |
| C.改造世界的科学 | D.变化发展的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