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譬诸人然,民族主义者,  自胚胎以至成童所必不可缺少之材料也;由民族主义而变为帝国主义,则成            人以后谋生建业所当事也。……吾尤恐乎他日之所谓政治学者,耳食新说,不           审地位,贸然以十九世纪末之思想为措治之极则,谓欧洲各国既行之而效矣,           而遂欲以政府万能之说,移植于中国,则吾国将永无成国之日矣。知他人以            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            民所当汲汲者也!”“合群云者,合多数之独而成群也。以物竞天择之公理衡            之,则其合群之力愈坚而大者,愈能占优胜权于世界上,此稍学哲理者所能            知也。吾中国谓之为无群乎?彼固庞然四百兆人,经数千年聚族而居者也。”
——《梁启超选集》
材料二 梁启超反对提倡“排满复仇论”,主张合满汉各民族为一大中华民族,以相对    于世界其他现代民族国家。他提出了“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这样一           对概念。“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           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           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
材料三 在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后,孙中山于1919年提出了融合国内各族而    成一中华民族的思想:“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            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           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            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五族云乎哉。            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           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欧而为世界之冠。”……如果          以1919年为分界线,那么孙中山的民族革命的目标发生了一大转化,即由五族          的平等、共和向一个强大、繁盛的中华民族的积极目标转化。
孙中山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奋斗的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一个统 一、完整的国家。”但统一国家内民族融合与相互认同又是其存在的前提,其思想基础就是一种新的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这种民族的共和精神应当抛弃过去华夏民族狭隘的家族、宗法团体与小血缘思想,以国家和大民族精神为重。他说:“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     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           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所以,           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来振兴国家,并强化对民族、国家认同性的认           识,是解除亡国灭种之忧的最佳途径,也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法宝。
(1)依据材料一、二、三,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异同点。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1919年发生“转化”的原因,这种“转化”对孙中山以后的政治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从梁启超、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1870的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阅读材料:
材料一: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二:“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回答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问题:
(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三个即可)分别是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3)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变革有哪些重大发明(各举两例)?
(4)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交通运输工具不断改进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 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贮巾(帛),备极精工。每下一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屋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       
——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三: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何良浚《四有斋丛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苏州经济的什么特色?
(2)说出材料二中毅庵祖的身份,分析其“家业大饶”的原因。
(3)材料三、四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我国出现了哪些重要的经济现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与突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文主义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最主要的贡献及其思想价值。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前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阅读材料:
材料一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主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请回答:
(1)有同学要用上面的史料进行历史课题研究。请你帮助他(她)为课题拟定一个名称。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4)四大发明在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古希腊雕塑艺术以服务于宗教为主要目的,为神庙作建筑装饰,制作安置于庙宇中用于祭拜的雕像。它通常与建筑结合在一起被保存下来。……古希腊雕塑通常以古希腊神话作为创作源泉。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艺术家们以古希腊神话作为创作源泉,但在诸神雕塑上有怎样的突出特点?体现了古希腊文化怎样的思想色彩?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一脉相承的思想是什么?概括材料三的核心思想 (4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在社会政治方面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6分)
(4)结合孟德斯鸠生活时代欧洲社会的主要变化,从经济、思想两方面说明启蒙思想家们能够“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