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年前,中国人便开始筑城,但直到2 500多年前(春秋时期),城的规模还不大。此后陆续出现了许多大城市,因为当时的城主要是为了保卫君主和百姓.所以都建造得很大,面积远比欧洲、日本的城堡大得多。据此回答小题。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政治 | B.科技 | C.商业 | D.交通 |
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是建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殷商时代的( )
A.陕西长安 | B.河南偃师 | C.河南开封 | D.陕西咸阳 |
下列四个城市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
A.纽约 | B.巴西利亚 | C.巴黎 | D.伦敦 |
“钟摆族”是指工作在城市、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我国河北、新疆、北京、江苏等多个省份已经开辟了“潮汐车道”。下图为潮汐车道景观图。读图,回答各题。关于我国“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A.“钟摆族”大多开车上下班 |
B.“钟摆族”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
C.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大城市房价高 |
D.通过建卫星城可使“钟摆族”现象消失 |
关于“潮汐车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
B.发达国家较少设置“潮汐车道” |
C.图中左侧汽车向郊区行驶 |
D.0:00-18:00时进城方向的车道数增加 |
下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模式图”。读图回答:人地关系中“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体现在图中的
A.③箭头中 | B.②箭头中 |
C.①箭头中 | D.④箭头中 |
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符合
A.共同性原则 | B.持续性原则 |
C.公平性原则 | D.公开性原则 |
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图中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资源短缺 | B.臭氧层空洞 |
C.水体污染 | D.全球变暖 |
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全球
A.高山雪线上升 | B.各地降水增多 |
C.酸雨危害加剧 | D.陆地面积增大 |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 cm,但根系却在20 m以上。据此回答以下问题。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该植物生长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其生长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 B.能源紧缺 |
C.水土流失 | D.洪涝灾害 |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气候 | B.地形 |
C.交通 | D.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