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城市发展后期.城市社会经济表现为(    )

A.第二产业向市中心迅速集中
B.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C.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地位明显下降
D.第一产业的地位显著提高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1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2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小题。

图1

图2
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政策支持
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市场 C.土壤 D.机械化

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小题。

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

A.1970—1976年 B.1977—1984年
C.1980—1989年 D.1989—2000年

该支流流入(  )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小题。

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小题。

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该河最有可能是(  )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淮河 D.珠江

读图,完成小题。

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