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哪种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A.放大镜 |
B.照相机 |
C.投影仪 |
D.近视眼 |
体育课时,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吸铁石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 B.猜想 | C.进行实验 | D.得出结论 |
人能感受到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语言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
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 B.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 |
C.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 D.寒冬,河面出现了冰层 |
下列情景中,哪一个过程属于物态变化()
A.一块铁放在火炉中烧红了 | B.一根铁丝被折弯了 |
C.食物腐败了 | D.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 |
下列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春天来了,冰封的河面解冻 |
B.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 |
C.秋天早晨,太阳出来后,学校操场边小草上的露珠不见了 |
D.隆冬时节,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了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