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指出:“新”有两种含义,一是质变和飞跃的产物,这是性质之新;二是在质不变的条件下,一物取代另一物,这是形式之新。以下属于第二种含义的是
A.中国的维新变法 | B.中国的辛亥革命 | C.美国独立战争 | D.美国罗斯福新政 |
20世纪5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不使它失去优点。” 这表明法国当时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B.出现了“滞胀”现象 |
C.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 D.实行普遍的福利制度 |
二战后初期,日本为发展经济,在外交上采取的主要策略是
A.积极改善对华关系 | B.依赖于美国的保护 |
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D.寻找欧洲合作伙伴 |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 | 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
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
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对工业生产的计划性管理,其决定因素是
A.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 | B.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要求 |
C.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 D.全面加强干预国家经济的要求 |
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这说明
A.运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途径 |
B.苏俄放弃了计划对经济的指导 |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发展中有一致之处 |
D.市场和计划只是国家指导经济运行的经济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