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划分为初步探索、制度创新和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其中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这里的“创新”具体指
A.按劳分配制度的改革 | B.决定改革开放 |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在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问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主要是由于( )
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 | 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 |
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 | D.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
C.中共八大的召开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从1912年至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
A.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 D.中国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
第二资鸦片战争前,外国商品没有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在于( )
A.开放口岸太少 | B.中国人不习惯用洋货 |
C.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 D.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