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⑴材料中提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这主要是因为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哪两场运动?遭到“严重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⑵材料中的“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什么?在农村的改革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材料三: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
——摘编自《国际商报》
⑶据材料回答我国政府为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⑷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外交战略,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冷战思维引入亚太……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出“冷战”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为实现材料中的目的,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评价“美苏‘冷战’”?
(4)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依据材料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2)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A 条约。这次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次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 B 条约。该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材料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 C 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1894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为了给她过万寿节,从1892年开始,朝廷就开始组成以辅政王大臣为首的60庆典组委会,全方位操办万寿大典。庆典费用主要来源:从军费中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经费中挪用二百万两。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前方战事吃紧,而慈禧却为自己的生日庆典大肆挥霍。
(1)材料一、二、三中的A、B、C分别是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举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一例。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深重苦难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说:“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惟一祸首,我本人若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
材料二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里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请回答:
(1)同盟国集团中的德国是战争的惟一祸首吗?
(2)劳合-乔治为什么说“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
命”——《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38--1870年英国铁路里程变化情况表

时间
铁路里程(单位:英里)
1838年
500
1850年
6600
1870年
15500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写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性发明。
(2)材料二中“蒸汽机”的改进者是谁?材料中的“新能源”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你认为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和何重要意义?
(3)据材料三,引起“英国铁路里程变化”的主要是哪一种交通工具的发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