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各反应现象所归纳的元素性质不正确的是( )
| A.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没有紫红色的铜析出。不能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铜弱 |
| B.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置在有氯气产生的导管上端,发现试纸变蓝。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强 |
| C.把H2S气体和Cl2在集气瓶中混合,一段时间后发现瓶壁有淡黄色固体析出。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 |
| D.将0.1 mol Na、Mg、Al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除共同产生H2外,还分别生成了NaCl、MgCl2、AlCl3,金属失去的电子数分别为0.1 mol、0.2 mol、0.3 mol。说明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为:Al>Mg>Na |
在①丙烯②氯乙烯③苯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
| B.乙烯通入溴水中 |
| 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
| D.在铜或银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乙醇与氧气反应 |
相同温度下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A2(g) + 3B2(g)
2AB3(g),下列情况一定能说明该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反应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了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了③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了⒁④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了⑤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了⑥V(A2) 正/v(B2) 正="1/3" ⑦V(A2) 正/v(B2) 逆="1/3" ⑧c(A2):c(B2):c(AB3)=1:3:2⑨ c(A2)=c(B2)=c(AB3)
甲、乙两容器中都在进行A
B +C的反应,甲中每分钟减少4 molA,乙中每分钟减少2 molA,则甲、乙两容器中的反应速率的比较是
| A.甲更快 | B.无法确定 | C.相等 | D.乙更快 |
反应①1000K时,A
B +C;②500K时,D
E +F,它们的反应速率的关系是
| A.①=② | B.①﹤② | C.①﹥② | D.无法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