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各反应现象所归纳的元素性质不正确的是( )
| A.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没有紫红色的铜析出。不能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铜弱 |
| B.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置在有氯气产生的导管上端,发现试纸变蓝。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强 |
| C.把H2S气体和Cl2在集气瓶中混合,一段时间后发现瓶壁有淡黄色固体析出。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 |
| D.将0.1 mol Na、Mg、Al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除共同产生H2外,还分别生成了NaCl、MgCl2、AlCl3,金属失去的电子数分别为0.1 mol、0.2 mol、0.3 mol。说明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为:Al>Mg>Na |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中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和装置均正确的是
Ⅰ.试剂:①KMnO4/H+②NaOH溶液 ③饱和Na2CO3溶液④H2O ⑤Na ⑥Br2/H2O ⑦Br2/CCl4
Ⅱ.装置:
| 选项 |
物质 |
试剂 |
装置 |
| A |
C2H6(C2H4) |
⑥ |
① |
| B |
苯(苯酚) |
① |
③ |
| C |
CH3COOC2H5(CH3COOH) |
③ |
② |
| D |
甲苯(二甲苯) |
① |
③ |
由甲酸甲酯、葡萄糖、乙醛、丙酸四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已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54% | B.63% | C.9% | D.12%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与苯都能使溴水褪色,但褪色原理不同 |
| B.1 mol乙烯与Cl2完全加成,然后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共消耗氯气5mol |
| C.溴水遇到乙醛溶液出现褪色现象,是因为它们发生了氧化反应 |
D. 互为同分异构体 |
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
| A.(CH3)2CHCH2CH2CH3 | B.(CH3CH2)2CHCH3 |
| C.(CH3)2CHCH(CH3)2 | D.(CH3)3CCH2CH3 |
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 B.最多可能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
| C.只可能有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 D.有7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