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噬菌体侵染含大量的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 ( )
A.随细菌解体而消失 |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 |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的生理功能 |
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实验现象最可能是
A.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上升 |
D.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上升再下降 |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糖体是流感病毒、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细胞核是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分开 |
B.染色质主要是由 DNA 和![]() |
C.核仁与某种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
D.核孔控制了大分子物质的进出,从而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
右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 |
B.1中产生的CO2直接进入2中需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
C.该图是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 |
D.1和2都具有遗传相对独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