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着力点。阅读材料,回下列答问题。
材料一:推动国内产业转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要结合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科学规划国内产业转移。东中西部地区应根据其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其产业地位和分工关系,实现东中西部产业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区域间产业的合理分工。要大力采取市场化方式推进国内产业转移。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应该怎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推进我国产业有序转移。
材料二:目前,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仍未彻底破除,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机制急需健全,城镇化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都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攻坚。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为什么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
背景材料: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全体参与人员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以国家需要为最高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以崇高的追求和执著的信念,顽强奋斗在工程的第一线,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辨题: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决定着人们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
材料: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要“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有人认为提倡集体主义会抹杀个人利益,压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观点正确吗?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理解。
材料一:从发达国家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15%,即可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15.2%。
材料二:当前农村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仍然不少。如一些农村干部为政不廉,以权谋私,损公肥私,优亲厚友,甚至欺压群众,引起群众的不满。社会秩序不安宁,在一些农村也相当突出。少数地方刑事案件上升,甚至出现黑恶势力,群众缺乏起码的安全感。
材料三: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西藏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旅游业正在成为西藏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由于西藏的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再加上缺乏资金,各种设施配置不协调,每到旅游旺季,旅游交通、接待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游客行、游、购、娱的基本需求,一些游客甚至找不到满意的导游,西藏的这一“黄金产业”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的知识,为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提几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