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片放逐法( Ostracism) ”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若干古希腊城邦所实施的一项委员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下面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十二铜表法》里可得到印证 |
B.把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 |
C.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
D.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政治措施 |
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
《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
D.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 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
C.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
“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
德意志作家伊拉斯谟批驳马丁·路德的理论,即:大多数的人将注定永远受罚,只有少数人会得救,原因不是他们的生活无瑕疵,而是因为上帝的恩赐。材料信息表明()
A.宗教改革极大的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 |
B.伊拉斯谟的观点更彰显人文主义思想 |
C.路德认为不应该盲目听从教会的说教 |
D.伊拉斯谟批判了教士荒淫伪善的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