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和凯末尔在斗争方式上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坚持
A.民族独立 | B.反对帝国主义 | C.暴力革命 | D.维护民族尊严 |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在对世界观的认识上,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其它三句明显不同。这一句是
A.“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发,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 |
B.“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
C.“吾性之理,本之于天,具之于心” |
D.“天之与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也” |
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 D.北约的建立 |
1999 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基辛格这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A.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
B.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
C.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
D.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材料中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