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欧洲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列宁说的“不同的办法”是
A.创办劳动解放社 | B.建立苏维埃政权 |
C.优先发展重工业 | D.实行农业集体化 |
阅读下图,两图所示历史事件()
A.都兴兵于广东,定都于南京 |
B.都有科学的革命纲领指导 |
C.均担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使命 |
D.均以推翻清王朝统治为目标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总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
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造成种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 |
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 |
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 |
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