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四地自然景观图”,完成题。造成四地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文 | B.地形 | C.气候 | D.土壤 |
四地所在自然带叙述正确的是
A.①亚寒带针叶林带 | B.②温带草原带 |
C.③亚热带阔叶林带 | D.④温带荒漠带 |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甲、乙两国都是粮食生产大国,其农业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A.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 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
C.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 D.科技先进,政府支持 |
近年来,M河流域农场和牧场扩张迅速,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增加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①③⑤ |
2013年4月12日,乙国乳制品正式登陆中国,业界普遍认为与其合作发展前景广阔的理由是
A.中国鲜奶市场广阔 | B.两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
C.航空运输缩短相对距离 | D.阿根廷牧业发达,拥有高品质奶源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的形态结构图,河流的阴影部分表示受潮汐影响显著的河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以下叙述最正确的是:
A.现在机场地址在远离城市的东部沿海,是为了便于海洋和航空的联合运输 |
B.①、②、③、④四个码头中,可出入船舶吨位最大的是③号码头 |
C.为了减少乘客进城的交通费用,火车站位置由老站迁往新站 |
D.城市交通线路呈环形-放射状分布 |
图示城市的功能结构和形态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城市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主要是受到地形的影响 |
B.工业区临江分布,主要为了排污方便 |
C.随着城市扩张,该区域水循环下渗环节增强 |
D.城区中湖泊湿地的面积随城市范围的扩张而增加 |
读我国2014年1月13西北某地等高线和等压线分布图,图中天气系统移动速度为120km/天,回答下列各题根据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以高原丘陵为主 |
B.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 |
C.陡崖绝对高度可能为850米 |
D.图中山峰和城市的相对高差为900—1000米 |
此时图中城市的风向及24—36小时之间城市可能的天气状况为()
A.偏南风雨雪、降温 | B.偏南风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
C.偏北风雨雪、降温 | D.偏北风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
学生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准备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 | B.降水分布图 | C.工业分布图 | D.旅游景观分布图 |
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秤取泥沙总量 |
D.在流域出口设置收集池,年终秤取泥沙总量 |
下图是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尽管当地潮湿、粘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地点 |
A |
B |
C |
海拔(米) |
500 |
250 |
600 |
某沉积层埋藏深度(米) |
421 |
3 |
412 |
该区域可能属()
A.向斜谷 | B.背斜谷 | C.向斜山 | D.背斜山 |
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 | B.华北地区 | C.西南地区 | D.江南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