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北大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做客《人民日报》“文化论坛”指出,“民族的和世界的,并不对立。不要因为全球化,就要消除我们的民族文化特性;恰恰相反,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特性,才能使之具有世界意义”。这一表述主要是强调
A.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 B.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C.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繁荣世界文化 | D.尊重、培育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是欧几里德提出的重要定理。但后来科学家发现,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0。这表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B.真理与谬误没有明显界限 |
C.真理性的认识是不存在的 | D.真理是主观的 |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这说明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
C.事物运动是捉摸不定的 | D.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认识是检验实践的唯一标准 |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恩格斯说“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只是整个具有极其复杂结构的有机体的一个肢体”。这表明了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C.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从修身、齐家做起,而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大学》的这一思想反映出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 B.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
C.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