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 B.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
| C.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 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多极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不如说是发展中国家的理想和战略。”这主要是因为
| A.多极世界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 | B.多极化并非世界发展的趋势 |
| C.多极化不利于世界和平稳定 | D.多极世界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 |
1937年,罗斯福以压倒性优势连任美国总统。他乘胜而进,提出改组法院以便在最高法院增加自己的同盟军,但令人意外的是超过50%的人民表示反对。这说明
| A.经济危机迟迟未能解决 | B.国家干预经济不得人心 |
| C.分权制衡理念深入人心 | D.美国人民缺乏宪政精神 |
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说:“莫斯科政体在一切方面都是对美国的否定。”他指的是
| A.苏联反对布雷顿森林体系 | B.苏联拒绝马歇尔计划 |
| C.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 | D.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
下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是
| 事件 |
意义 |
| 地理大发现 |
视野开阔 |
| 文艺复兴 |
人文主义思想 |
| 宗教改革 |
否定教会权威 |
| 启蒙运动 |
理性精神质疑宗教 |
| 达尔文进化论 |
神学受到严厉考验 |
| 现代科学及教育发展 |
教会影响力减低 |
A.由理性主义到人文主义B.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
C.社会思想呈现世俗化趋势 D.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
189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诗人吉卜林在《白人的负担》一诗中写道:承担起自人的负担,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弟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奴隶(殖民地)的需要。这表明吉卜林
| A.反对种族歧视的政策 | B.认为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
| C.鼓励欧洲的殖民扩张 | D.认为欧洲应该学习殖民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