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很多像图中这样的纪念品,让人们追忆着那段辉煌的岁月。这两件展品反映的主题是
A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君主立宪制 B以改革救中国,走和平崛起之路
C推翻了君主专制,实行共和政体 D新政府实行内阁制,约束袁世凯
19世纪60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需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需购其修葺之料也”。这一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是
| A.有助于反抗封建势力的压迫 |
| B.有助于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
| C.对封建势力妥协 |
| D.对外国资本有依赖性 |
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
该材料不能够说明
| A.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已经出现官僚资本 |
| B.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 |
| C.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
| D.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 |
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所说的“没有前途”, 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
|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
下列事件和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洋务运动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实业救国思潮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这表明李鸿章
| A.认识到了中国贫穷的根源 | B.发现了洋务运动的根本弊端 |
| C.找到了工业生产的规律 | D.认为办洋务运动的重心应该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