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A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右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它说明

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下列说法中最符合题意的是

A.陈独秀倡导使用新法 B.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
C.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D.陈独秀认为新法优于旧法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保留习惯旧俗 B.重视法律程序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