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参加了协约国方面作战,并且在战后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巴黎和会,你知道这次会议的结果如何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对此你有何想法,请简单谈一谈。
申枨(chéng),字周,春秋鲁国人。早年随孔子学习,每次和别人辩论,从不轻易让步。申枨学习很刻苦,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被称为申子。据传,申枨为避战乱,在文登隐居讲学,死后葬在城北村南。申枨等的言传身教是“文登学”的最早源泉,使文登成为颇有名气的“文士之乡”。
——摘编自山东省情网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申枨”是孔子的学生,请简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2)材料中说申枨“每次和别人辩论,从不轻易让步。”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氛围,这种学术氛围我们称为什么?形成这种学术繁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中说“申枨为避战乱,在文登隐居讲学”,这里的“讲学”讲的是哪个学派的学说?作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申枨在文登隐居讲学,你有何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场什么运动?提出了哪些口号?
(2)“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中国的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束缚,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先进化。
请回答:
(1)1860-1898年间,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有哪些重大尝试?
(2)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3)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追求“思想文化的先进化”方面掀起了什么重大运动?
海内知己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请举出日本的现今的某些社会风尚受中国影响的例子。(两例)
和同为一家
材料一自从(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唐•陈陶《陇西行》
材料二文皇南面坐,夷狄(北方少数民族)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到)我国都。——唐•柳宗元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文皇”是唐代的哪位皇帝?材料三反映了他怎么样的民族政策?
(2)唐政府先后与吐蕃进行过哪两次和亲?和亲的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