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
C.中国文化本体论 | 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
以下著作中最有可能出现蒸汽机示意图的是
A.《农政全书》 | B.《海国图志》 |
C.《天朝田亩制度》 | D.《各国律例》 |
19世纪电器进入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电气技术的广泛运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主要变化是
A.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
B.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
C.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
D.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19世纪初,一位学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发达,不用就会退化;后天获得的特性有可能遗传下去,这位学者是
A.胡克 | B.施莱登 |
C.拉马克 | D.达尔文 |
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
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
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
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者 |
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于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诩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
B.科举制度、考察诗赋 |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
D.士人群的刻苦钻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