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髙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 )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 | 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 |
| 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 | D.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 |
宋代经济的发展被不少西方史家称为“商业革命”。下列各项中,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 | B.江南市镇的广泛兴起 |
| C.都市中始现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 | D.“市”分散于宅屋之间 |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这一制度的创立时间应在
| A.公元前3世纪 | B.公元7世纪 | C.公元14世纪 | D.公元17世纪晚期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他在此处所强调的史学观点是
| A.革命史观 | B.全球史观 | C.文明史观 | D.现代化史观 |
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
| B.欧洲战场上的西线进行的战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 C.战略主动权转到协约国方面是在大战的第一阶段 |
| D.塞尔维亚所进行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 |
意大利在一战前加入同盟国、一战后却加人协约国一方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一开始协约国就稳操胜券 | B.参加协约国作战对意大利有利 |
| C.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战争 | D.受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