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
将生活中常用的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 B.酒精 | C.食用油 | D.食盐 |
下列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浓硫酸滴到棉布上 | B.用金刚石裁玻璃 | C.氢气燃烧 | D.铁钉生锈 |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 ①②③④ |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的探究,同学们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已变质 |
B.取样,在溶液中滴加酚酞,如酚酞呈无色,则溶液已完全变质 |
C.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滴有酚酞的氯化钡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则溶液未完全变质 |
D.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则可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的杂质 |
某K2CO3样品,一定含Na2CO3、KNO3和Ba(NO3)2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将13.2g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A.肯定有KNO3 | B.一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 |
C.肯定有KNO3,还可能有Na2CO3 | 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