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海湖采集的天然碱样品可表示为aNa2CO3·bNaHCO3·cH2O(a. b. c为最简整数比)。小红同学为测定其组成,称取该天然碱样品16.6g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
1. 许多物质从水溶液里析出晶体时,晶体里常含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这样的水分子叫做结晶水。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叫做结晶水合物。
天然碱样品(aNa2CO3·bNaHCO3·cH2O)是一种结晶水合物,受热时结晶水易失去;
2. 2NaHCO3 Na2CO3↑+CO2 ↑+H2O ;
3. 碳酸钠比较稳定,加热时不分解。
4.图中B处为两个单向阀:推注射器时A1关闭,A2处打开;拉注射器时,A1打开进空气,A2关闭。
(一)实验步骤:①组装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反复推拉注射器 ③称量E、F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加热D处试管直到反应不再进行⑤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⑥再次称量E、F的质量。
(二)问题探究:
(1)E中的药品为 ;C、F、G中装有碱石灰(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
G的作用是 。
(2)若不进行步骤⑤的操作,则所测得的碳酸氢钠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该操作中推注射器时缓缓的目的是 。
(3)请你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该天然碱样品16.6g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组别 |
反应前 |
反应后 |
甲 |
E的质量为100.0克 |
E的质量为102.25克 |
乙 |
F的质量为50.0克 |
F的质量为51.1克 |
(三)交流与反思:
(1)在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时,小红使用了甲组数据,而小华用了乙组数据,他们惊奇的发现两个人的计算结果不一样,请问你赞成 (填“小红”或“小华”)的计算结果,不赞成另一位同学的原因是: 。
(2)最后确定16.6g天然碱样品中结晶水的质量为 g。
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1%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
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③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7.3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
D.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
②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5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简单表示为如图所示).
请回答: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的数据是________.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________;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
(重庆)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都用到了盐酸.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________产生.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2)用盐酸按照图所示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对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另滴加NaOH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
在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聚乙烯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如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废弃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化学兴趣小组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A.只有CO2;
B.只有CO;
C.既有CO2,又有CO.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蓝,而该试纸遇CO2不变色.
[设计方案]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通过观察装置B、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点燃酒精灯加热,随即打开弹簧夹,通入干燥的空气.观察装置B、装置C中的现象 |
装置B中的现 象是________;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 |
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中,既有CO2,也有CO.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讨论]
(1)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除了CO2、CO外,还应有的物质是________.
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
[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B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________________,防止食物腐败.
[提出新问题]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热固性塑料还是热塑性塑料呢?
[实验]在一支试管中放入少量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得出: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__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反思](1)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所以要控制使用.
(2)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人类,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你再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是某化肥的标签,请列式计算,以解决如下问题.
(1)通过计算碳酸氢铵的含氮量,说明此标签是否有错误.
(2)根据国家标准,碳铵化肥中的NH4HCO3含量不得低于95%,陈红同学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和如下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且假设杂质不发生反应.
NH4HCO3NH3↑+H2O+CO2↑
2NH3+H2SO4=(NH4)2SO4
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次数 |
1 |
2 |
3 |
平均值 |
使用样品的质量/g |
8.00 |
8.00 |
8.00 |
8.00 |
硫酸增加的质量/g |
1.71 |
1.69 |
1.70 |
1.70 |
①陈红认为硫酸增加的质量是氨气(NH3)的质量,根据陈红的分析,请利用实验平均值计算出该化肥中碳酸氢铵的百分含量.
②这个结果能否说明这种化肥合格与否,请说明原因.